——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专题询问纪实
武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城市更新行动”专题询问现场。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武汉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更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城市更新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专题询问,是经市委批准列为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10月15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就“城市更新行动”举行专题询问,旨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加精准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办法?”“下一步如何找准城市更新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和群众需求的契合点?”……现场,市人大常委会4位副主任、9位委员及3位市人大代表化身“考官”,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方面,开门见山、接连发问。市政府及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认真应询。
持续近2个小时的专题询问,叩响新时代“人大之问”的监督强音。一问一答的直面与坦荡,加深了对城市更新工作中关键问题的认识,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推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现在,让我们重回专题询问现场——
关注一 老旧小区改造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锐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项工作。当前,居家适老化改造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还比较小,市民积极性还不够高。请问市民政局,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加及时、更加精准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
应询人:市民政局负责人
老有所养,是群众关切的家事,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由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牵头,在全市选取了150个小区作为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第一批试点,老年人家庭都可以参与改造,符合条件的也给予改造补贴。今年,我市创新搭建了“武汉银发生活安养链”平台,政府聚集各类惠老政策和资源,市场主体线上为老年人提供医、食、住、用等常见的生活服务,可以实现政府服务一键申请、市场服务一键选购,并建立了入驻准则、服务规范、评价监管等工作机制。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一是“线上+线下”同频宣传,进一步扩大政策的知晓率;二是“硬件+软件”同步升级,进一步拓宽服务的覆盖面;三是“政府+市场”同向发力,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性。
询问人:市人大代表 周云梅
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市政府出台了指导意见,明确了补贴标准。但实际上,有的项目还没有拿到政府补贴。请问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破解工作中遇到的这些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
应询人: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广大老年人最急最盼的事情。自2013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政策文件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不断优化完善办事流程和提高财政资金的补贴标准,但的确存在部分已加装电梯未领取到政府补贴的问题。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存在未按图施工、变更设计方案、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竣工验收难以通过;另一方面,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登记手续和申领补贴。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学习外地加梯工作经验,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加梯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一是优化政策精简流程,促进加装电梯工作;二是规范加梯服务市场,保障电梯质量安全;三是配合加快立法速度,规范加装电梯工作,实现加梯质量和数量双提升。
关注二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上官莉娜
调研发现,有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存在出店占道经营、不文明施工、垃圾清理不及时、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请问市城管执法委,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市容环境整治?
应询人:市城管执法委负责人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环境品质提升,制定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导则,将街区环境提升与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规范商业街区外摆经营、美丽街区等工作统筹推进。由于历史风貌街区大多处于老城区,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加之近年来旅游观光流量骤增,部分街区确实存在反映的问题。对此,我们将坚持标准、持续精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精致环卫,打造洁净街区,针对历史风貌街区人流量大、运营时间长、餐厨垃圾多等特点,增点、延时、加频、全覆盖;二是严格执法管理,打造规范街区,控占道、整招牌、清单车,常态化开展市容秩序整治;三是优化服务保障,打造舒适街区,实施公厕管理“提标”、安全管理“提标”、执法服务“提标”,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联勤联动,共同维护和提升历史风貌街区的环境品质。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徐飞
老字号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武汉孕育了众多承载工匠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老字号。受市场因素、城市拆迁改造等影响,一些老字号正面临消失。请问市商务局,在推动武汉老字号创新发展方面,有什么办法举措?
应询人:市商务局负责人
全市现有老字号企业64家,老字号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城市记忆和重要的品牌价值。受市场变化、城市拆迁改造等因素影响,有的老字号存在原址回迁难、经营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市商务局将加强分类指导,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体系,培育壮大老字号队伍,办好老字号系列活动,增强老字号知名度和美誉度。具体包括:一是加强动态培育,支持老字号企业大力研发与传统文化、城市地标、历史资源、热门IP紧密结合的国货“潮品”,助力国潮消费;二是释放集聚效能,推动老字号进街区、进商圈、进“四站一场”,支持在机场、火车站开设“老字号礼品集合店”;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同协会、高校、企业对接,开展“我为老字号找国潮、找人才、找市场、找资金”系列活动,举办老字号创意设计大赛,开设“寻找小小传承人”体验课,推动老字号文化传承与发展。
关注三 产业转型升级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邹薇
大力推进“工业上楼”,对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实践中,这项工作在加强产业指导、优化项目审批、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还要从市级层面加强工作统筹。请问市经信局,在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应询人:市经信局负责人
为解决工业用地紧张问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探索工业载体新模式——工业上楼。市经信局作为牵头部门,将从三个方面加强指导:在产业指导方面,一是出台武汉市“工业上楼”产业指导目录和“工业上楼”实施方案;二是按照“一区一特色产业”因地施策布局“工业上楼”项目;三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限制不符合我市发展的项目上楼;四是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优化产业培育的方向、项目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在项目审批方面,一是对拿地或更新项目,优化立项、规划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招投标等程序;二是对一些创新产业项目,实行“审慎监管承诺制”“容缺审查”等改革;三是对购楼或租赁的企业,实行单一窗口、容缺审批、一次性告知等改革。在政策支持方面,落实产业人才政策、创新创业政策、产业支持专项政策,实施创业投资专项政策,优化招商引资政策。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谭刚毅
当前,我市工业用地总体利用效率还不够高,存在用途功能不合理、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请问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在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促进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措施办法?
应询人: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
我局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全力保障规划工业用地,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划定低效用地再开发重点区域和空间单元,通过“评估、主体、策划、运营”四项先行,对改造项目全面谋划,夯实改造基础。二是全面盘整底数。建立多维度、多类型、刚弹结合的市区两级低效工业用地认定标准,结合改造意愿、实施进度,形成包含71个项目的全市首批低效工业项目库。三是探索创新政策。形成首批试点政策工具箱,对存量工业用地增容,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健全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租赁相结合的多元化供应体系。下一步,将不断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加强政策供给,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用地效率。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梅林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是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快速落地的有效举措。请问市政务服务局,针对城市更新项目,在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提高审批效率方面,有什么办法和措施?
应询人:市政务服务局负责人
近年来,我们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效。下一步,将围绕更好地服务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效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审批事项标准化,形成最优办理标准,实现同一个事项在全市范围内“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二是推行关联事项“集成办”,进一步重构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流程,推出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夜间建筑施工许可”等主题事项,让更多城市更新项目通过“集成办”的方式,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三是创新容缺事项“承诺办”,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或“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四是优化窗口服务“帮代办”,为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提供“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根据项目单位申请,提供全流程的帮办代办、导办教办服务。
关注四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贵达
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市在公园绿地建设管理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离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还有差距。请问市园林和林业局,下一步如何高质量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和管理,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应询人: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人
我们将强优势、补短板,高质量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具体来说:一是强建设,谋划推进武汉新城中央公园、龙阳湖公园、沙湖公园改造提升等重点公园项目,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完善社区绿色驿站体系,实施环汉口、汉阳、武昌绿道建设,推进公园绿地之间慢行无障碍连通;二是提品质,建立公园数字化管养平台,在全市推广口袋公园“园长制”,完善公园配套设施,完善无障碍、全年龄友好等设施建设,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三是优服务,探索“公园+”机制,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化、商业、旅游等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推进公园新经济、新消费场景,发挥绿色驿站阵地作用,定期组织绿化科普、园艺展示等各类活动,用好“市民园长”“公园主任接待日”等机制,努力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乐在园中”的美好愿景。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成奎
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亟须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的城市更新项目。但这些项目普遍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益回报低,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持续投入。调研发现,部分项目资金保障的压力很大。请问市财政局,在资金筹措特别是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等方面,有什么措施办法?
应询人:市财政局负责人
当前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通过“四强化四提升”,着力做好下阶段城市更新项目资金保障工作。一是强化资金保障,提升投入强度,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改善保障民生事项予以优先保障,做好预算内财政资金安排,同时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等落地武汉;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提升统筹力度,积极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大闲散资金整合,集中力量保障重点片区重点项目推进实施;三是强化政策引领,提升带动水平,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奖补、税费支持等方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四是强化资金管理,提升使用绩效,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优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城市更新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资金管理调度,做好各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提醒,推动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询问人:市人大代表 朱杰兵
雨污分流不彻底,是影响河湖水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雨污混流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老城区部分区域历史上长期是“合流区”,改造难度大。请问市水务局,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好雨污混流问题?
应询人:市水务局负责人
下一步,我局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督促新建片区严格落实雨污分流,将联合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指导部分区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同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二是开展存量污水管网改造修复,以管网补短板为重点,聚焦问题排口、重点箱涵、浓度较低等区域,推进管网混错接改造、缺陷修复等工作;三是实施溢流污染治理攻坚,加快推进巡司河、汤逊湖、柴泊湖等溢流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四是进一步提升污水系统运管效能,目前正在制定《武汉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实施方案(2024—2027年)》,将逐步打破市、区分级管理壁垒,以试点片区为突破,组建污水管网统一建设运维管理单位,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