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人大代表胡丹
这几天,市人大代表胡丹从早到晚都在农场忙着。“要在月初完成近万亩的油菜播种,时间挺赶。还好农机设备全上了,极大提升了效率。”上月,她刚收割完2万亩水稻。
毕业于江汉大学的“80后”胡丹,是黄陂区最早一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17年来,她扎根农村,持续流转土地,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她创办的武汉永旺智慧农场,如今已实现2万亩水稻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稻田耕种管收,成为湖北省首家智慧农场示范点。农场日均生产大米200吨,年产值逾亿元,带动周边5000余农户增收致富。
投入1700万元购农机设备 实现“一键”管理万亩农场
9月,是丰收的季节。站在永旺智慧农场2万亩稻田边,只见10多台无人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正熟练有序地进行收割作业。“今年亩产达到1600斤左右,农场共计收获稻谷约3200万斤。”胡丹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自从引进北斗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我们的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
2007年,25岁的胡丹辞去城里的会计工作,回乡成为一名新农人。她先后成立武汉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和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从村民手中流转了千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水稻。
“最开始每天要请50—60位村民人工插秧,经常是到了7月秧苗还没栽完。”胡丹意识到,传统的耕作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需求,必须走农业机械化的路子。
2012年,胡丹贷款300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和插秧机,并安装了育秧大棚。“插秧机一小时插秧的面积,相当于人工两三天的作业面积,效率大大提高。”尝到机械化带来甜头的胡丹,对机械化务农“上了瘾”。
2021年,市面上出现无人驾驶智能农机,胡丹很快购买了北斗智能无人驾驶农机。相对于传统农机,北斗智能农机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可运用到整地、播种、收割、洒药、粉碎秸秆等农业种植的多个环节。“虽然一台无人驾驶农机的成本是普通农机的3倍,但一亩地就能节约200—300元的人工费用。”胡丹说。
随时察看土地墒情的监测站、远程控制的灌排闸口、无人驾驶的农机……随着一个一个智能化设备系统的落地,2022年,胡丹率先打造2万亩智慧农场项目。基地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农业智能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利用虫情检测站、气象监测站和5G传感器等农业“黑科技”,随时监测每一块农田的水量、酸碱度、温度等情况,并进行精准补给。
只需点点鼠标、动动手指,就可以远程操控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水稻种植的科学高效管理。
近年来,胡丹先后投入1700多万元在机械化智慧化农业设备及系统上。仅今年她就花费200万元采购了9台新设备。目前农场自有120多台农机设备,其中北斗智能农机设备有50台。
搭建农机“滴滴”平台 农民网上下单农机手就近作业
“每年参加各类培训交流会不下百次,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新农人’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拥抱新技术,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胡丹爱学习、爱钻研,经常前往黑龙江、新疆等地考察,远赴农业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让每家每户配齐农机并不现实。于是,几年前胡丹便开始布局农机社会化服务业务。但因受限于农机和农机手的数量,服务范围难以拓展。
看得多学得多,她的思路也不断拓展。今年4月,胡丹联合黄陂区农业部门整合全区农机资源,创立武汉市陂供腾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邀约140多名农机手、农机拥有者组成联盟,组织1000多台农机设备,开展跨区、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
“依托联盟,我们还搭建了农机网约平台,农户们网络下单,附近农机手接单后就近安排作业,更加便捷高效。”胡丹说,目前网约平台已覆盖黄陂区,预计2025年扩展至全市范围。
9月,联盟接到全区7.1万亩油菜种植任务,通过科学分配,各乡农机手就近作业,不仅效率高,在农忙时一个月收入就过万元。
“之前只能在周边村寻找作业机会,范围太小收益不高。”黄陂区王家河街的农机手余波说,现在通过网约平台可以接到全区作业订单,精准高效,收益也翻倍,今年农忙时每月纯收入就超2万元。
目前,胡丹还抓住港湾村入选黄陂区“美丽乡村”的契机,结合黄陂区旅游特色,投资兴建了500亩农业观光产业园项目,包含观光、采摘、垂钓、农业知识科普等多个内容。
“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探索发展新模式,不断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胡丹信心满满。
返回顶部